我们如何读经典:原来我很爱你免费观看
我们如何读经典🕍《原来我很爱你免费观看》🦯其三,马克思主义是诉诸行动并志在改变和创造的实践哲学。它根本性扭转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纯粹认识论旨趣,不再热衷于超越于历史、外在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象牙塔之学,力图以唯物主义方式回应历史之谜,将“改造世界”的抱负与追求鲜明地写在自己的理论旗帜上。它以“不崇拜任何东西”的批判精神,与一切僵化、教条和形而上学的思维和观念进行坚决斗争,坚持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真理性、现实性和力量;它以实践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,持续从鲜活生动的实践中汲取勇气和智慧,在积极参与实践、干预和改造世界的行动中充分发挥理论的能动作用。
所谓“民本”思想,主要是指主张以民众为社稷之根本,并以民众为发政施治之基础与标准的政治学说,其核心是要求统治者重视人民、取信于民、关心民心向背、把人民视为国家的命脉。我国《尚书·夏书》中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是最早有记载的“以民为本”思想。系统的“以民为本”思想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,此后绵延不断,为中华民族所信奉,为志士仁人所倡导并传承至今。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“君,舟也。民,水也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这是中国古代“以民为本”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表达。历代统治者在统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民本思想,民众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、同情、关心和爱护,民众的主体性在形式上得到一定的重视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。作为一种政治智慧,“以民为本”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式强调“重民、亲民、抚民、恤民、富民”,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。但是,透过传统“民本”思想现象可以发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,传统文化中的“民本”思想是以“神授君权”“君主民从”为前提,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为统治阶级服务,因此始终无法跳出“君为民主”“君为政本”“以官为本”的窠臼。究其本质,传统“民本”思想只是古代统治阶级为更好地统治民众的工具,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。抛开其历史局限性,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的政治理念,其所蕴含的“亲民、爱民、重民、利民”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,对于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启示。,本刊记者: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,十八届四中全会《决定》是怎样体现这种内在联系的?
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,指挥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被判绞刑,为其叫屈喊冤者更不乏其人。后来日本将其灵位置放于靖国神社,多任首相数度参拜烧香。,什么是司法公信力?司法公信力就是司法权威,是司法机关通过公正司法所获得的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。司法权威要以公正的立法为前提,正如马克思所说:“如果认为在立法者偏私的情况下可以有公正的法官,那简直是愚蠢而不切实际的幻想!既然法律是自私自利的,那末大公无私的判决还能有什么意义呢?”《决定》明确提出:“要把公正、公平、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。”这说明党中央已经将“公正”作为立法的首要原则。实际上,司法制度本身就要通过法律加以构建,没有科学、合理的司法体制,司法公正也不可能实现。当然,“徒法不足以自行”,仅有公正的立法和制度构建,法治国家的蓝图不会自然而然地呈现,因为立法还要有司法人员公正地去适用。
【編輯:Marathe】
相关新闻
- “国资委的自我改革是一个紧迫任务” 2023-06-05 03:06
-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标准 2023-06-05 03:03
- 把握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 2023-06-05 03:44
- 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 2023-06-05 03:18
- 深改组第七次会议释放7个信号 2023-06-05 03:27
相关新发布
- 2021年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2023-06-05 03:20
- 我们的新时代·字述2019 | 根 2023-06-05 02:49
- 中国真正走向现代社会,不是贴标签的问题 2023-06-05 02:59
- 大力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2023-06-05 03:23
- 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2023-06-05 02:54